第四節 肩關節脫位與骨折脫位
肩關節(亦稱盂肱關節)因受局部的解剖結構及生理的功能的特殊性,因而它所發生的脫位比較常見,約占全身脫位的50%,且多合并肱骨上段各種骨折,故文獻分類也很復雜,其中前脫位最多見,并發癥亦多。其次尚有肩關節后脫位及肩關節上脫位,但二者均較罕見。
一、肩關節前脫位
例1:肩關節盂下脫位(圖1-4-1)。
例2:希-薩(Hill-Sachs)二氏損傷。
肱骨頭后外側劈裂骨折形成楔形缺損,骨折塊下移并肩關節喙突下脫位(圖1-4-2)。
例3:肩關節喙突內下方脫位并大結節及肩峰端骨折(圖1-4-3)。
例4:肩關節盂下脫位并解剖頸骨折:致肱骨頭仍滯留在盂下,而遠折端回至關節盂部,形成假關節(圖1-4-4)。
例5:肩關節喙突下脫位并外科頸劈裂骨折及同側鎖骨中斷骨折(圖1-4-5)。
例6:肩關節盂下脫位并外科頸骨折:其肱骨頭仍滯留在盂下(圖1-4-6)。
例7:肩關節盂下脫位并肱骨干骨折(本病常由于肱骨干骨折的干擾而最易漏診肩關節的脫位)(圖1-4-7)。
二、肩關節外脫位
例1:肩關節外脫位并肱骨外科頸骨折,肱骨頭上下倒置,遠折端回縮至關節盂處致形成假關節(圖1-4-8)。
例2:肩關節向外旋轉性脫位并肱骨解剖頸碎折及同側尺骨鷹嘴骨折(圖1-4-9)。
例3:肩關節喙突下脫位并肱骨解剖頸劈裂骨折,其骨塊明顯外移(圖1-4-10)。
三、肩關節旋轉性半脫位
例1:肩關節向前外旋轉性半脫位并肱骨外科頸骨折(圖1-4-11)。
例2:肩關節輕度向后旋轉脫位并解剖頸骨折、大結節分離及鎖骨骨折(圖1-4-12)。
四、肩關節后脫位
肩關節后脫位是所有大關節脫位中最易誤診的一種損傷,其誤診率可高達60%,因此該病有“診斷的陷阱”之稱,有學者指出肱骨頭關節面與盂前緣距離大于6mm時應高度懷疑有后脫位的可能。此外,由于脫位后上臂外旋受限,因此即使在最大外旋位拍片時仍不能顯示出肱骨頸及大結節的輪廓。
例:肱骨頭離開關節盂而向后外上方(肩峰之下)移位且內旋,致肱骨頭與肱骨干在一直線上,招致肩肱曲線不流暢,肱骨頭關節面與盂前緣距離大于6mm并小結節骨折(圖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