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的表情很復雜,她就站在正門外,怔怔地望著黑漆點金的舊時匾額,鐘揚站在她的身側,默不作聲。
張瀾抬步邁過大門檻,從門內側走出一位大約五十來歲的老人,胸前掛著一個工作牌,面相很是和善,笑呵呵地說道,“時間已經不早,公園快關門了,兩位是外來客吧?”
“公園?這是我自己的家?!睆垶懤淅淇粗先恕?br/>
“你家?你是張家的人?”老人打量著張瀾和鐘揚,頗有些意外,“你難道不知道?這里早在十多年前就改造成了公園,是張鴻明老先生親自向政府捐獻了這座大宅?!?br/>
“張鴻明?他有什么資格?”張瀾重重地哼了一聲,又說,“張家什么時候輪得到他張鴻明做主了?”
老人一呆,不禁小心地問道,“這位女士,不知你是張家的哪一支?”
張瀾跟隨褚瑞田這么多年以來,潛移默化之間養(yǎng)成了上位者的氣質,尤其是在出現(xiàn)情緒波動的時候,展現(xiàn)出來令人生懼的感覺,她并不知道,這一連串的質問讓面前的老人感到了壓力和緊張。
張瀾又問,“張家為什么要把祖宗留下的產業(yè)捐獻出來?現(xiàn)在他們去了哪里?張鴻初那一脈現(xiàn)在的情況怎么樣?”
“張鴻初?”老人驚呼一聲,“你是鴻初族長家的?難道你是瀾丫頭?”
張瀾聞言頓時仔細辨認眼前的老人,依稀覺得有些面熟,“我就是張瀾,你是哪位?”
“我是三和??!你果然是瀾丫頭!”張三和喜出望外,眼角有些熱淚,“你總算是回來了!”
終于見到了親人,張瀾也是心潮澎湃,忙說道,“原來是三和表哥,你快告訴我,家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張三和往左右張望了一下,又看了一眼鐘揚,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沒關系,他是我的晚輩,自己人。”張瀾簡單地介紹了鐘揚,鐘揚非常禮貌地向張三和行了晚輩禮。
張三和點頭致意,把兩人請進一個廂房,這處廂房已經改成了一個簡單的起居室,他為兩人倒上茶水。
張瀾環(huán)視了一圈,問道,“你就住在這里?”
“是的,這個宅院出讓政府之后,我一直以張家晚輩的身份住在這里,負責日常的一些接待和指引,十年了。”張三和嘆聲道,“幸好,政府接管之后還算不錯,每年都會撥來修繕保護經費,把這里當成一個重要的景點經營?!?br/>
“為什么?”張瀾的怒火已經壓制了許久。
張三和把情況都告訴了張瀾。
山南張家原本是一個非常古老神秘的家族,幾經戰(zhàn)亂幾經遷徙到了清源,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徹底安定下來。張家有很多奇怪的規(guī)矩,嫡系子弟必須遵守隱世家族的約束,輕易不得與外界接觸,一般依靠旁系或者姻親作為代言人來維系家族運轉的物資消耗,在張瀾的印象中,張家有數(shù)不清的財富,又有極深厚的家學淵源,她一直引以為傲,嫡系中人個個才華出眾,一旦出世必將引領數(shù)代風騷,這也是張瀾當年離家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么多年過去了,張瀾一直想要說服自己的父親張鴻初,張家應該走出這種隱世的束縛,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讓更多的有能力的家族子弟為國家為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可是她絞盡腦汁、費盡心機離開張家的那一刻起,她一直都無法回來面對,父親那一聲“滾”的怒吼猶如仍在耳邊。
三十年就這么彈指而過,張瀾滿心以為時間可以沖淡一切,所以當鐘揚這位小老鄉(xiāng)出現(xiàn)在京城、出現(xiàn)在褚家的時候,她心動了,她想回家了。
可是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物是人非。
張三和告訴她,就在她離開之后,她的父親以族長的身份下達了族令,三服以內的張家子弟一律禁足,不得離開龍山鎮(zhèn)半步。這個族令引起了巨大的波瀾,“鴻”字輩的中堅力量集體反彈,其中尤以張鴻明反應最為強烈。
張鴻明的身份相對比較特殊,他是張鴻初的堂弟,他的母親、他的妻子均來自另外的大家族,而他又將自己的兒子再與一個大家族聯(lián)姻,也就是說,他這一支走的完全是“外戚”路線,他本人則時刻覬覦著族長的寶座。
張瀾事件給了張鴻明極佳的機會,“眾叛親離”的大帽子結結實實地扣在了張鴻初的頭上,正如張瀾所說的那樣,張家出世就是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張鴻初固執(zhí)地堅守被所有的張家人否定,大勢已成。
但是張鴻初有絕大多數(shù)族老的支持,雙方僵持了幾年,然而族令的約束力卻越來越弱。張鴻明的隱忍力令人毛骨悚然,表面上根本沒采取任何措施,硬是等待了十余年,等到最后一位族老撒手人寰之后,發(fā)動了全族的反戈,張鴻初憤然獨自離開,張家的實權就順理成章地落在張鴻明的手中。
張鴻明的能力極強、野心極大,他一方面整合家族資源開始向外全領域滲透開拓,另一方面鼓動年輕的家族子弟逐漸摒棄嫡系旁支之見,整個家族展現(xiàn)出一種蓬勃的朝氣,十年間已經在清源、中南等省暗中建立起非??捎^的勢力,只是明面上的族人很多都借用假名掩人耳目。
至于老宅的處理,卻是張鴻明與某方勢力的利益交換,當對方提出張家讓出老宅可以獲得一定的政治利益的時候,張鴻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此舉雖然遭到不少反對,但是張鴻明主持家族的成果有目共睹,輕描淡寫一句“暫時隱忍”,竟是輕松地平息了。
“這個老混蛋!他究竟想干什么?”張瀾根本沒有想到,三十年前負氣一走,竟會給自己的父親帶來如此困境,她突然間覺得迷茫了,放棄了堅守的張家,其存在的意義究竟還剩下多少?
張三和只是張家旁系的親戚,雖然也姓張,事實上沒有多少血緣關系,但是他卻是為數(shù)不多內心還有著堅守的張家人。他不像嫡系子弟那樣從小就接受傳統(tǒng)經史子集的熏陶,然而他對老宅的眷戀遠勝其他人,他主動邀請留下看守老宅,一晃十年。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