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拜金娘子:嫡女玲瓏 !
次日清早,眾人去往遠郊,女眷們去北明庵燒香拜佛,男人們則進了北明寺,半個時辰之后匯合去李家家族。
李家跟長安何家是聯姻關系,十孫何陽武的堂客李玉霜是李家嫡女。
賀棟的堂客李氏是族長李罡的姐姐,賀棟長子賀立的堂客李蓉是李家嫡女。賀家跟李氏也是聯姻關系。
親家相見十分親熱,中午家族設宴五十二桌,全族成年男女全部入席跟親家吃酒宴。
李家尚武,但是也重視學文,族里的有族學,每代都有子弟考上進士。相比家族設在繁華長安的唐家,在飽受戰火摧殘的青城守了幾百年的李家人性格更加的豪邁堅韌,騎術精湛,男女衣著樸實,說話聲高,都是好酒量。
李家一位年過九旬、德高望重的老爺爺笑說賀棟、何陽武都是南方女婿。他是李肅的堂叔,族里輩份最高的老人。
謝玲瓏道:“南北結合的夫妻生育的兒女聰慧。”
老爺爺張著牙齒落光的嘴,笑道:“可不是嗎,小賀的兒孫、女兒都是極好的,小賀的小孫子賀知彬還榮幸的成了九公主的駙馬!”
李煙跟眾位小娘坐在一起,臉羞得發燙。
何陽武遠遠瞧著坐在女眷里的堂客李玉霜,憧憬著將來生一群聰慧的細伢子、細妹子。
歡樂的氣氛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人,謝奇陽帶著眾小輪桌敬酒。
謝玲瓏禁不住高興飲了兩小杯酒,臉蛋紅撲撲,嬌美嫵媚,李家的媳婦都過來向她敬酒,個個夸贊泉王好福氣,娶了玉女做妻子。
謝玲瓏以前到李家,只是小范圍的見李家人,從未吃過族宴。
她這回留意到李家中、青年男子的人少,僅是同齡女子的三成,想到昨日漫山遍野的墳,七成的李家兒郎都埋在了那里,他們的堂客年少守寡帶著兒女,十分可憐,好在李家族風正派,日常生活能拂照許多。
謝玲瓏跟幾位李家媳婦閑聊幾句,竟是意外的得知一件事。
三大軍隊世家當中李家軍犧牲的將士最多,達到入學年齡的孩子多達十三萬人之巨。
長安學府的師資力量有限,最多收兩萬多名學生,分給李、唐、秦三家各四千個入學指標。
李家果斷決定將名額給了家境最貧寒的孩子。至于李家家族里的一百多名孩子就算了,一個都不能去。李家不想給謝玲瓏增加麻煩,隱瞞了些事。
原來這幾年臘月、正月謝玲瓏派靈馬車接送到青城的那一百多個學生并不是李家的子女,而是李家軍李姓將士的子女。
酒宴之后,眾人到了大廳飲茶敘話。
謝玲瓏特意跟李罡正容道:“族長,長安學院的大門隨時向李家家族的孩子敞開,不收李家孩子任何費用。每年臘月底,派靈馬車把孩子送回青城過年,上元節之后再派靈馬車把孩子接回長安讀書。孩子們學成之后的前途、走留,都由李家安排,學院絕不會插手。”
李氏聽了很是動容。她當過幾年的學府副院長,知道書院的規矩。
如今書院收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在戰場上犧牲家境貧寒將士的兒女。入學之前都要簽一個契約,在書院讀書至十四歲參加鄉試未考中秀才的學生,不能在學院續讀,不得在長安尋找活計,必須返回原籍建設家鄉。
富貴人家的兒女想要入學,只有兩個途徑,李自原讓禮部申報和太學推薦,然后經過院長謝玲瓏批準,學生要通過考核智力、品格,檢查身體,一年掏六千兩銀錢學費,這還有名額限制,一年最多收五十人。
吐蕃國太子格烈、高麗國公主樸安妍進入學院,是由禮部申報給謝玲瓏,還得年年付三萬兩銀錢。
李氏激動的跟李家眾人道:“我可沒向瓏妹子說過此事。今個瓏妹子破例要收家族的孩子入學,還免去簽契約,實是件大好事。”
李罡立刻起身向謝玲瓏深深鞠躬,激動道:“忠國夫人、玲瓏供奉、泉王妃,我替全族的人多謝您。”
突厥國已滅,再過幾十年,帝國平穩,肯定會大裁軍隊。現在風頭極盛的軍隊世家,若是不改變思路,幾十年后必會被文官世家取代。
李家族人深知,今后李家想要屹立不倒,不能只出武官,得出文官,還得出做生意的商人、治人病的大夫等等。
族學已經滿足不了小輩的求知的需求,長安學府地處帝都,擁有最大的學堂、書館、書舍,是最好的求學之地。
謝玲瓏身為院長,真摯誠懇的邀請,大廳在座的每一位李家人都十分感激,紛紛上前向她鞠躬。
那位老爺爺更是高聲叫李罡去把族里所有的孩子召來,給謝玲瓏磕頭謝恩。
謝玲瓏攔著李罡,道:“這對于我來講,是舉手之勞的事。孩子們進了學府,長大能否成為棟梁,還得靠他們自個。我只是給他們創造了一個讀書的環境。”
李靜起身道:“小玲瓏,你受得起孩子們的磕頭禮。”又道:“罡弟,你去讓孩子們跟著爹娘一起過來。我離開李家九年,后來出生的孩子們還未見過我。”
李青、李城跟著李罡出了大廳,不一會兒大人帶著孩子們陸續趕到,在廳外的院子一排排整齊站好。
眾人出去放眼一瞧,近二百個孩子,七成由當娘的帶著,那當爹的沒有來,不言而喻是在戰場上犧牲了。
李靜瞅著一個個年少的李家寡婦,忍不住心酸哽咽起來。她年至六十喪夫,都深感寂寞孤單,何況這些不到二十、三十歲的李家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