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拜金娘子:嫡女玲瓏 !
明王輕跺腳,急道:“侄兒哪敢騙您。快走,他們都說著要見您。”
靜夫人喜出望外,激動不已道:“這可是大喜事!”回頭跟老奴婢囑咐道:“快,叫兩個小猴子動作快些,他們心里的大英雄來了,還有跟小城兒名字同音的小成兒也來了。阿彌陀佛,昨個我還想起玄燈大師、小和泉,今個他們就到了。快,我要見玄燈大師。”
靜夫人最是個性急的,做事風風火火說去就去,很快到了明王院子大廳,一眼見到白眉大和尚玄燈大師,又看到當年幾千里護送她們三人到福樂居的和泉,再看到三個粉琢玉雕跟李家人極像的小娃娃,歡喜亢奮的熱淚盈眶,便是如此也未忘記禮儀,向年齡比她長近二十歲的玄燈大師鞠躬道:“李靜見過大師。”
玄燈大師雙手虛扶起靜夫人,感慨中驚喜道:“你我一別數年,李施主,你如今面色紅潤,氣色極好,生活應該過得如意吧。”
靜夫人想起李肅去世后,李家人第一個來青城探望她的就是玄燈大師,她、兩位曾孫來福樂居也是玄燈大師提議、安排,心里那份感激不是言語能夠描繪,激動的壓低聲音道:“哥哥,我和兩個曾孫子過得都極好。您過得好嗎?”
玄燈大師笑咪咪道:“好。我已經渡過死劫,又能多活幾年。”
和泉見靜夫人滿頭烏發,膚色白細,穿著紫紅色鮮艷奪目繡有銀絲云層圖案錦綢的中襖、深藍絲綢褲、頭戴鑲金剛石的紫晶釵、腳穿紫色繡碎花白底錦鞋,比上次灰襖玉釵看著喜慶精神許多,心里高興,上前朝她跪下磕頭恭敬道:“未將李和泉見過公主。”
李煙梳著兩根齊腰長辮扎著金帶,穿著粉襖藍褲,戴著鑲白玉黃金項圈,通身透著貴氣,在和泉身旁跪下,脆聲道:“姑奶奶,小煙兒給您請安。”
李成、李琴手拉手過來,在和泉、李煙身后跪下磕頭道:“曾姑奶奶,小成兒(小琴兒)給您請安,祝您身體康泰。”
靜夫人望著四個模樣俊美懂禮的晚輩,連說兩個好字“好!好!”,雙手將四人扶起,笑瞇瞇摸摸三小的小臉蛋,贊不絕口道:“一個個生得跟畫上的金童玉女一般,都隨了我們李家人長得極好又聰慧。我還是第一次見你們。我院子里有幾個小箱子,里面東西除了給過小玲瓏外,別人都未給過,稍后你們到我箱里選一件小玩藝。”
三小笑道:“多謝姑奶奶(曾姑奶奶)。”
靜夫人仰望著和泉,語重心長道:“你這三年變化真大,個子這么高了,軍功立了不少,是個好樣的!今個過年北寒之地沒有戰事,我以為你要來參加小玲瓏兩個表哥的婚事喝喜酒,結果沒有來,倒是現在來了,這也不遲。”
和泉道:“原本是要來的,因軍務繁多,不得不拖到現在。”
靜夫人在福樂居里過著隱居的生活,但能從官報、明王、李氏、呂青青處得知朝廷動態,知曉太子復出長安不穩,和泉說得是實話,點點頭道:“嗯,小玲瓏是個極好的姑娘,我覺得我們未成親的李家子孫中只你配得上她。你可鐘意她?”
和泉臉頰緋紅,點頭一字一句道:“下官此生非她不娶。”
靜夫人笑容可掬,嗔怪道:“你用情如此深,怎么才來潭州,我都替你著急。”回頭對明王急道:“快去叫小玲瓏過來,她三年多未見和泉了!”
“得令!我這就就去!”明王心里偷笑著親自去三號院叫謝玲瓏。
和泉感激道:“多謝公主惦記著下官。”
靜夫人緩緩道:“你今年十七了,比小玲瓏大著八歲,你莫著急,咱們得想個法子先把她定下成為咱們李家的媳婦,這樣誰再惦記她都無用,你也可以安心去前方打仗。”
和泉著聽靜夫人的話,竟是跟他想到一處去了,卻不說出來,只是輕聲道:“您剛見著下官,便提起瓏瓏,您對她可滿意?”
靜夫人朗笑著拍拍和泉肩膀,道:“小玲瓏是菩薩身邊的玉女下凡,聰慧無比,容貌品德處事見識皆是極佳,待我、你叔叔、我的兩個曾孫子都是掏心窩的好。我對她是極滿意,就是不知她對你是否滿意。”
和泉竟比聽到夸自己還高興,道:“瓏瓏很美好。她讓我很溫暖。”
靜夫人道:“我看上的人豈會差了。你跟她幾年不見,要多說說好聽的她哄著些。我就先說這些,你沒有長輩教著,這些事上不懂,要是遇到難題,直管問我就好。”
和泉握住靜夫人的手點點頭笑道:“多謝姑奶奶教誨。”
靜夫人和顏悅色道:“嗯。你這就對了,都是自家人時,說話要隨意親切些。這次你要在潭州呆多久?”
和泉低聲道:“長安那位令我在此住到年末護送您回長安。”
靜夫人喜意更濃,環視玄燈、三小,道:“那太好了。”又輕聲道:“我那大侄子不但是咱們平唐國的天,也是你的至親,他只是在那個位置,按著老祖宗定下的規矩,當年不得不那樣對你。你如今如此有出息,他比誰都欣慰。”
和泉輕哼一聲,眼簾低垂,沉聲道:“我可不敢與天攀親,我跟他是臣和君,再無別的。”
靜夫人知道一時半會說不動和泉,便換個話題,問道:“我那大侄子媳婦、侄孫媳婦怎么舍得把三個小娃娃送到潭州?”
和泉聽著靜夫人還不知道秦蜜去世的事,不想此刻讓她難過,道:“這個您得問師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