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就這樣,質樸淳厚,知足常樂。有時候給的太多,反而心里不踏實。徐方考慮了下說:“這樣吧,這次你也怪辛苦,給你三萬的酬勞,接下來兩三個月就沒啥活,以后每天大概能做一千多斤干貝,一斤給你算一塊錢。以后要是感覺少了再跟我說,我再把錢給你提提。”
“不少了不少了,一定不提!”這結果已經大大出乎她的預期。
村民看徐方和荷姐嘰嘰咕咕的,一個個也很好奇。以徐方的耳力,自然聽出有人議論,荷姐究竟收了徐方多少好處。
徐方心知如果今兒不把事說開,以后荷姐在村里,肯定會遭更多人議論,拍拍手吸引村民的注意,振聲道:“鄉親們,跟你們說件事,荷姐之前幫過我大忙,干貝制作這活我才承包給了她,每斤我給她算兩塊錢,她賺五毛。以前扇貝少,則錢收也就收了。不過剛才荷姐說不能要大家的血汗錢,以后的干貝,就按兩塊錢一斤給大家算吧。”
原本還議論荷姐的村民,聽后不禁有些慚愧。一瞬間,大家對荷姐的好感大增。
“小方,這怎么行,雪荷好歹也幫我們稱重,也不能白勞動吧?”張嬸立刻出來打抱不平。
“對啊小方,雪荷家里還有娃上學,不能白忙活,要不就按一塊五算吧。”張大爺也說了句。
“嗯,我跟荷姐商量了下,每個月給她發四千五的工資。雖然不多,但也夠生活,大家也別羨慕,荷姐生活也不容易。”徐方溫和道。
王雪荷丈夫死得早,村民也都清楚這女人不容易,而且四千五這錢也不多,一些人心里的疙瘩自然也解開了。
“好了,雞苗回來還得等會,咱們把做干貝的工資發了。蘭嫂家一共四百六十斤,九百二打您銀行賬戶了。”
“張大爺家一共四百零三斤,八百零六塊,也打銀行卡去了。”
徐方一個個報出來,每斤多賺了五毛,村民心里也無比高興。
等錢發完沒多久,就聽張嬸叫道:“漁船回來了!”
眾人急忙扭頭看去,果然看到漁船朝村子駛來。
五分鐘后,漁船在碼頭停靠,孫永大笑著走出來給徐方一個熊抱:“不好意思啊,這次人手少,在碼頭裝貨用了點時間。”
“辛苦孫大哥了,還是老規矩,檢查雞苗沒問題,尾款今天準到賬。”徐方篤定道。
“跟徐老弟做生意就是爽快!你放心,這次雞苗品種更優質,成活率幾乎百分百!”孫永隨便打開一箱子,里面的山雞苗,果然個個生龍活虎。
“雙贏,雙贏!”徐方客氣了句。
按之前村民訂購的數量,徐方挨個讀名字,念到名字的人,眉開眼笑的上船,把裝雞苗的箱子抱到自家板車上。
很快,各自都領了雞苗,船上還有多出的十箱。
“有壞了的,這些就補上。如果沒有,這十箱免費贈送。”孫永做生意,也不拘泥這點。
徐方讓村民檢查下,這次山雞苗的成活率,確實比上次高,這十萬只下來,出了問題的都不到五十只。
“孫老板這次的貨質量好,希望下次的質量還能這么硬。”徐方笑道。
“你一百個放心,我也希望老弟以后能多訂我這的貨。質量、品種、健康程度你都一百個放心,從業山雞孵化幾十年,咱這的技術也不斷發展,時刻與先進水平保持一致。”孫永保證道。
“可以,以后的訂單只會越來越大,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孫永激動道。
已經有了養殖經驗,孫永給大家口頭念叨一遍養殖注意事項,村民就紛紛朝雞舍跑去。
讓陳大牛送孫永這些人回去,自己則去工地,找了輛小貨車開到荷姐家。
荷姐也跟大家一起去雞舍了,家里也沒人。院墻下方,一袋袋干貝整齊放著。徐方肩膀用力,將干貝袋子挨個放在車上。
連續運了兩趟,徐方才把十六萬斤干貝裝在漁船。讓開船的師傅把船開到碼頭,徐方給陳大牛打電話,讓他在碼頭等候。
隨即,徐方找出司機大叔的電話打過去。
“徐兄弟,新年好啊,要拉貨?”馬師傅問道。
“對,我這有十六萬斤的貨,你看看能不能找車幫忙運下。”徐方問。
“這么多!一次拉完得再找七輛車。先說好啊,這玩意比較沉,而且大過年的,一車得三百塊。”馬曉波報了價。
對這價格徐方并不意外,笑道:“行,趕緊來吧,我半小時后到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