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寒門稱王 !
司馬睿這種人,表面仁德寬厚,對平民百姓的欺騙性極大,但對于王烈和王敦這種人來講卻實在是小兒科,至少這一刻聽他不死心的繼續(xù)邀請王烈,王敦忍不住再次冷哼一聲。
而王敦的神色已經(jīng)變得有些抽搐起來,自成為江左諸軍的統(tǒng)帥,還沒有幾個人人敢這樣拂逆他的面子呢。
王烈心中叫苦,正這時謝鯤已經(jīng)一步上前道:“鯤見過王爺、見過大將軍,武功侯早就和我等說過,他這次來是代替至尊出行,為維護至尊的名望,無論如何是不能做出有損至尊顏面的事情的,所以我等已經(jīng)準備入駐國邸休憩,就不勞煩王爺和大將軍了。”
王烈也忙道:“正是如此,望王爺和大將軍不要再為難烈了。”
這話一說,總算把王敦和司馬睿下邊的話都堵了回去。
不過司馬睿眼珠一轉(zhuǎn),卻又道:“既然如此,明揚你可去國邸暫居,來日我在城內(nèi)給你尋一處宅院供你居住,如此就算不得違制了,今夜我在相府設(shè)宴,請明揚一定不要再推脫了哦。”
王烈無奈,只好點頭應(yīng)允。
那邊廂王敦卻冷笑一聲道:“怎么,王爺宴請賓客,卻不準備邀請我么?”
司馬睿忙道:“當然邀請,大將軍前去,蓬蓽生輝啊!”
王導(dǎo)也道:“三位大人,都是國之棟梁,齊聚一堂,將來必成佳話!”
這一下,卻讓氣氛緩和了不少。王烈也長舒一口氣。這看似簡單的見面,卻比在戰(zhàn)場上與敵人打斗數(shù)十回合還要疲憊。
遠處人群中,注視著這一切的百官,有些人看見王烈剛剛窘迫的模樣。心下卻對王烈添了幾分輕視,暗道:“這王明揚不過如此,日后不一定要怎么被人拿捏呢?”
王烈自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他也不在乎眼前這些尸位素餐的官吏的看法,自己初來江左,殺的人已經(jīng)不少,現(xiàn)在偶爾示之以弱,也免得一直站在風口浪尖上被人惦記。
一邊想著這些,王烈一邊緊跟著司馬睿和王敦向碼頭外走去。
這時,身邊忽然想起一個溫和的聲音:“將軍初來江左。有些事情還需適應(yīng)一段時間。這里不比北地。我和令師也是故交。將軍如果不棄,有什么事盡管來問。”
王烈轉(zhuǎn)眼一看,只見眼前男子溫潤如玉。目光中帶著和善與關(guān)切,卻正是剛剛已經(jīng)為他解難的相府參軍王導(dǎo)。
這個歷史人多有賢名的王使君,如今雖在江左聞名,卻還不曾名滿天下,但卻絲毫不能減少王烈對他的尊重。
王導(dǎo)忽然攜起王烈的袖袍,笑道:“來,你我同車吧!”
王烈看著一臉溫和笑意的王導(dǎo),對這個初次相見的男子更是平添了幾分好感。
都說魏晉風骨,這風骨并不是那種肆無忌憚的風流放縱,指的是竹林七賢那般灑脫自然、才華出眾的文士。更是王導(dǎo)這種潔身自好,富有睿智的世家子弟。
王烈可以不敬重世家專權(quán)、蠻橫,但卻不能不敬重他們在某些方面的情操。
至少這王導(dǎo)也算是一代名臣,如今看也是在竭力調(diào)停王敦和司馬睿的關(guān)系,而他本身卻是瑯琊王氏的族長,不由王烈不對他產(chǎn)生一種敬意。
今日王導(dǎo)邀請他同車,卻是一種示好的表示,至少已他的身份,身居司馬氏和王氏中間人的角色,王烈與他同車,卻免去了很多來自雙方勢力的敵視和猜忌。
果然,對于王導(dǎo)主動邀請王烈同車,司馬睿和王敦都難得的表現(xiàn)出了支持,至少王導(dǎo)在他們心中都是值得信任的人。
而百官也詫異的看著這一切,心中暗自思慮王導(dǎo)為何如此幫扶這個初來乍到的小子。
難道真如傳聞所言,這王烈和他們瑯琊王氏有所關(guān)聯(lián)?
那邊王敦看王導(dǎo)和王烈相攜而去,臉色雖然不變,腳步卻變得有些遲緩起來,用只有自己才能聽見的聲音自語道:“太像了,太像了……”
然后,又自嘲似的搖搖頭:“天下哪有這么巧的事,再說如果真是那人之后,他也算是我瑯琊王氏后裔,最后也應(yīng)該幫我才對。”
他身后的謀主錢鳳見王敦忽然神色變幻的如此古怪,還以為他克制不住怒氣要暴發(fā)呢,
立刻上前一步,輕聲道:“主公,稍安勿躁,睿爭這一步未必是好事,已經(jīng)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卻將自己架在了炙火之上,我們早些回去準備,晚宴時再做計較。”
王敦看了錢鳳一眼,忽然笑道:“對,不爭這一時,我們王氏英杰豈會服輸。”
錢鳳聞言楞了片刻,苦笑著搖搖頭,卻叫過身邊親信,叮囑幾句。
在他看來,今日碼頭上的明爭暗斗,表面上王敦是輸了一局,但司馬睿這樣強行拉攏王烈卻已經(jīng)得罪不少江左權(quán)貴,畢竟王烈屬于初來江左,很多世家、官吏對他都有一種天然的戒備,司馬睿還是操之過急了。
而如果能在晚宴上謀劃得當,完全可以趁機挑起一些事端,讓王敦笑到最后。
但錢鳳怎么也想不到王敦心里卻是想的另外一件事,那個早已經(jīng)淡出他的記憶,如今又浮現(xiàn)在他腦海中的面孔,在這一刻和王烈重疊在了一起。
雖然不能確定,但至少觸動了王敦心底的某一部分。
一直觀察著王敦動靜的司馬睿也是面帶疑惑,他更猜不到王敦的念頭,但既然王烈已經(jīng)受邀,他也勢必要回去準備才好,因此快步跟上,恐怕被王敦搶了先。
百官也隨后跟上,司馬睿宴請王烈,這碼頭上的官吏當然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前去赴宴,但至少有半數(shù)還是要回去準備,然后趕去赴宴。
謝鯤見王烈隨王導(dǎo)離去,心中舒了一口氣,他帶著謝艾和狂瀾軍的一些文職官吏與百官同行,而蘇良和冉瞻則率軍暫時入駐了建康城的軍營,他們晚間也自然會前去赴宴。
這邊廂,王烈和王導(dǎo)相攜上車,一路之上,王導(dǎo)都表現(xiàn)出了很大的熱情,兩個人就如久別重逢的老友一般,王導(dǎo)的神態(tài)溫厚自如,配上臉上一直洋溢的淡淡微笑,讓王烈如沐春風。
而且,每經(jīng)過一條街道或者景致都會向王烈介紹一番,旁征博引、博古通今,讓王烈聽得暗自佩服。
王導(dǎo)一直將王烈送到了國邸,王烈意猶未盡,主動邀請王導(dǎo)入國邸一敘,王導(dǎo)也不拒絕,欣然同意。
在國邸內(nèi),兩人也不談?wù)拢徽勔恍┙蟮娜宋镲L情,王烈愈發(fā)的發(fā)現(xiàn)王導(dǎo)是一個妙人,才華橫溢,妙語連珠,性格卻又絕對敦厚,說起旁人只談其好處,絕不論人是非,實在是一個良師益友。
一直談到晚間,兩人已經(jīng)是無話不說,王導(dǎo)直接和王烈攜手去瑯琊王府邸赴宴。
~~~~~~~
出乎王烈意料之外的是,晚宴并沒有在瑯琊王設(shè)在城內(nèi)的府邸舉行,而是選擇在城東臨近河畔的瑯琊王的一個別院。
這也似乎是司馬睿刻意為了模糊自己的身份,或者可以說是盡量不引起王敦一方的敵視,表明自己并不是刻意拉攏王烈,而只是簡單的接風洗塵,也等于是簡接向王敦稍微示好。
而且司馬睿的宴請范圍也幾乎囊或了所有在建康城的官吏,只要是七品以上的官員,全部接到了邀請,各大家族的代表,包括那些在江左有名的文人雅士,只要身在建康城中,也都受到了邀請。
司馬睿在請?zhí)弦矊懙暮唵蚊髁耍褐徽劷箫L月,不坐天下政論。顯然,司馬睿在回去準備晚宴的時候,接受了某些建議。
果然,司馬睿這樣的舉動獲得了城內(nèi)權(quán)貴的一致好評,就連王敦在接到請?zhí)螅瑩?jù)說也高興了許多,表示司馬家的小子很會做人。
王烈拿到請?zhí)蠼蛔⊥嫖兜淖x出聲來,一旁的王導(dǎo)卻笑道:“明揚,你可不要辜負了王爺?shù)暮靡猓袢站妥屇阋娮R一下江左名士的風流,也算不枉此行。”
王烈聞言也笑道:“江左風流有十,茂弘先生獨占八分,今日烈已見到啊!”
王烈這是用日后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來贊美王導(dǎo)。
果然,這個超前的贊美,就算淡泊如王導(dǎo)也是眼前一亮,忍不住手捻長髯,連聲道:“八分風流,好個八分風流,這稱號我可不敢當,但明揚卻真是我之知己啊!”
然后又自矜道:“導(dǎo)之半生,不求權(quán)勢、富貴,只求淡泊明志,能為大晉做一點事,今日得見明揚,才覺得小郎君你才是我大晉的棟梁,日后定有所為。”
看著王導(dǎo)神采奕奕的模樣,這一刻王烈甚至產(chǎn)生一種念頭,如果自己能將王導(dǎo)收入麾下,那未來整個江左豈不是唾手可得。
但這種念頭卻轉(zhuǎn)瞬即逝,王導(dǎo)可不比謝鯤,瑯琊王氏也不比陳郡謝氏。
在未來的歷史上,王謝可以比肩,但現(xiàn)在王氏卻是整個大晉世家的頂尖,他王烈又憑什么只憑這幾句話就讓王導(dǎo)折服?
如此,豈不是太小看這天下英雄了。
想到這些,王烈哈哈一笑,拉起王導(dǎo)的手道:“先生占風流,我占勇武,天下可去也。”
王導(dǎo)也不再自謙,兩人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