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寒門稱王 !
感謝黑布侖橙大大的5888厚賞,感謝月票支持和評價,感謝其他還在訂閱的讀者,小飛寫到這個份上,說實話已經不指望這本書能再帶來什么經濟利益了,只是因為承諾要完本,那就一定要完本,好吧,繼續
~~~~~~~
勸動王真后,眾人又在山寨中盤恒了一日,推算陶侃他們的搜捕應該已經與他們的行進路線錯開,這才重新上路出發。
令狐艾也大方的給當地土著留下了大量谷物、陶器、銀錢,甚至還特意留下了幾個有豐富經驗的狂瀾禁衛在山寨中常駐,幫助夷民訓練青壯,傳授戰技。
令狐艾臨行時特意叮囑寨中的大巫和長老等主事之人,提醒他們陶侃手下的荊州軍日后可能還會進山騷擾,雖然到不了這里,但山區外圍的寨子恐怕難保,讓他們小心提防。
令狐艾這幾日在山民口中已經得知夷民與劉佑之間的紛爭,根據他的判斷這紛爭雖然看似告一段落,但夷民心中怒火難消,而劉佑他們更是欲壑難填,現在暫時的平靜不過是為將來更大的爆發做鋪墊而已。
因此,令狐艾也是有意鼓勵這些山民,留下幾個精通刺探、對敵的狂瀾禁衛,也完全是為以后做打算。
這些人淳樸的夷人本就因為阿烏和王真等人的關系,對令狐艾沒有戒心,如今令狐艾又慷慨贈物,愈發覺得令狐艾是一個好人。山寨中的大巫,同時也是他們的寨主表示,如果荊州的人馬敢再侵犯夷民,一定不會與他們善罷甘休。并期望得到狂瀾軍的支持蕓蕓。
令狐艾自然是欣喜不已,而此次來荊湘的目的也基本達到,至于成國李雄那里,現在他偏居巴蜀,對整個中原和江左的戰局沒有什么影響,只需讓費辰多派出幾路密,認真監管就不足為懼。
處理完這些雜亂事務,令狐艾等人終于告別了山寨,順山中小路奔離荊州,直奔揚州而去。
~~~~~~~
山中無甲子。歲月不知年。
令狐艾他們在湘洲山寨內滯留之時。外邊已經連續發生了很多大事。
首先是他們半路救走王真家小。讓陶侃大怒。
這件事情,費辰做的十分干凈,沒有留下一點證據。
劉佑也只是根據那最后的火雷彈爆炸才能聯想到是王烈。他被手下救上來后,雖然大罵不止,但他素重名聲,覺得自己被人逼進江中乃是奇恥大辱,加上任王烈手下在長沙府內如此縱橫、來去自如,與他這個負責軍事的人也脫不了干系,因此他選擇了沉默,并嚴令手下不得聲張。
他回去后,只對陶侃說王真事先聯系好軍內親信,連夜騙開了城門。在城外又被神秘人士救走。
本來他還想殺城門處那幾個守衛滅口,回去后卻發現那些守衛已經逃走,卻省了不少事。
陶侃得到劉佑的匯報后,卻是大怒,他性格再隱忍,這個時候也會有一種被人玩弄的恥辱,而且這種恥辱連洗刷、發泄的對象都沒有,除非能立刻抓回王真。
雖然劉佑言語閃爍,沒有說這件事是王烈所謂,但陶侃心里并不是沒有懷疑是王烈。在陶侃心里,他和王烈的合作本就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他也有和王烈共同的敵人——王敦。
而且陶侃心里還另有一個懷疑的目標,那就是那個暗中與他合作的大人,可惜他手中掌握的力量還是太少,根本不能動得了那個一直隱居在幕后的大人。
但懷疑是懷疑,可他偏偏沒有證據,更沒辦法治王真的罪。
一切都因為他發給王真的命令,也是要他盡快赴任,并沒有要求對方離開時要和自己匯報,白紙黑字寫的明白,這也算是作繭自縛。
王真更是在府內留下了自己再荊州軍中的護符兵印,一切合情合理,因此他就算想治王真一個逃兵之罪都不可能。
無奈下,陶侃讓劉佑在境內廣設關卡,想要堵住王真等人,至少,他還妄想挽回一個面子。
可是搜捕了十余日,王真等人都如石沉大海一般,不見蹤跡。
陶侃無奈,只能做個順水人情,派人送信給王烈,說自己已經派手下大將王真趕赴京口,為王烈訓練水軍,積極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希望王烈也要不負盟約,盡快把他們所需要的新式鎧甲運送過來。
信還沒送到,就有新的消息從建康的密探處發回。
密探的情報顯示,最近鎮東大將軍王敦和瑯琊王司馬睿,在丞相司馬王導的調停下已經不再勢同水火,雙方竟然一起發表聲明,表示歡迎至尊的使者王烈盡快趕赴建康,而他們也將配合王烈,考核江左官吏、民生和軍事。
據說王烈也當即給出回應:“三日后抵達建康,并且狂瀾軍大軍不會入城,而是留在京口。”
陶侃得知這個消息后,憂心更甚,這個出身寒門,一生謹小慎微的老人,就算在被迫卸甲歸田,手無寸兵的情況下,都不覺得艱難。但今日,卻忽然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一個迷局,本來是置身事外,想要坐收漁利的他,竟然已經變成了別人的獵物。
陶侃卻不知道,自己這種感受和多日以前,王敦的那種失落何其相似。
而引發這一切的,卻都是來自北地的那個寒門子——王烈。
不說陶侃這邊憂心忡忡,王烈這種示好的舉動,卻讓王敦和瑯琊王睿放下心來,就連江左的百姓也跟著松了一口氣。
畢竟如果雙方這樣對持下去,進而開戰的話,最后倒霉的只能是百姓。
早在京口之戰結束后的數日,隨著來往的商旅。戰斗的情節就已經繪聲繪色的在建康城的街市酒坊里傳揚開來。
雖然大多數百姓不曾親眼看見戰局,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發揮充分的想象,來描繪、夸大整個戰斗。
尤其是王烈戰后殺海賊,血染江水的事情更是讓很多百姓深感恐慌。
所以。一旦和平的消息傳來,最高興的無疑是這些提心吊膽的百姓。
而促成了這次平穩過渡的重要人物,丞相府司馬王導也被人倍加贊賞,甚至有人說他將江左從危機中解救出,是黎民百姓的救星。
王導本就在江左百姓和官吏中名望極佳,經此一事聲望更勝。
而王敦也越來越信任自己這個兄弟,別人不知道詳情,看王導和王敦兩人依舊一副若即若離的模樣,但王敦自己知道,若不是王導幫他。他還一直被蒙在谷里。不知道自己差點中了別人算計。
不過。既然知道是陶侃在幕后搞鬼,王敦讓然不會放過他,命沈充秘密帶兵。嚴查荊湘兩地來往江左的商隊、行旅,然后苛以重稅,想要先從經濟上擊垮陶侃。
同時,以大將軍的身份,命陶侃三月內帶兵出征巴蜀,征剿成國李雄。
~~~~~~~~
不提王敦緊鑼密鼓的對付陶侃,那邊王烈已經收到來自荊湘兩地的密報,只說令狐艾和費辰已經帶人將王真救出,目前正尋杜弢家眷而去。
有了這張底牌的王烈,心下大定。只要能將杜弢控制住,那么那個幕后黑手究竟是誰,將不日就可揭曉。
但按照約定,王烈再過三日就要前往建康,正式拜會司馬睿與王敦,王烈自然是信心十足,但他的手下卻多有擔心。
尤其是蘇良和冉瞻等人,堅決反對王烈犯險,就連謝鯤也建議由自己先代替王烈趕赴建康,確定司馬睿和王敦真無貳心后再趕赴不遲。
王烈看眾人如此關心,卻咧嘴笑道:“這種事情避是避不過的,尤其是王敦哪里,我既然投之以桃,他現在正忙著挖內奸呢,哪里還有心思來算計我,除非他有信心一起對付內奸和我,還有瑯琊王的三重打擊。”
謝鯤聞言,繼續道:“將軍,你可知你這一來江左就得罪了多少人?瑯琊王和王處仲也許礙于面子不會親自出手,但暗中想要害你的人怕不在少數。”
王烈劍眉一挑,不屑道:“一群宵小,我手下狂瀾健兒足矣對付他們,再說不還有幼輿公您照看么?”
謝鯤聞言,苦笑一聲,原來王烈早就把注意打在自己頭上,想用自己的人脈來替他疏通調停呢。
想到這里也就不再相勸王烈。
又過了三日,王烈只帶一軍一千五百人馬,在謝鯤、謝艾、冉瞻和荊展的陪同下前往建康,卻將蘇良留在京口,以做后援。
大晉建興四年初秋,乘著微涼的東北風,王烈一行離開京口,逆水而上,不出一日,王烈他們所乘十艘快船如約抵達了建康城外的碼頭。
之所以選擇乘船,就是為了避免沿路狂瀾軍騎兵奔馳,給人造成一種大軍過境的飛揚跋扈和緊張感。
要知道,這些狂瀾飛騎哪一個不是尸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好漢,只要一上路,那種肅殺之氣就難以掩蓋,尤其是在民風羸弱,人口相對稠密的江左,這樣一只騎兵穿州過郡,一個不好就容易和當地人產生摩擦。
王烈心思縝密,在這種小節上自不肯給人落下口實。
得知王烈前來的消息,王敦、司馬睿、王導等江左權貴悉數到場迎接,算是給足了王烈面子。
他們之前也大都聽人描述過王烈如何如何囂張、粗暴,更看過密探傳遞來的王烈的肖像,但他們更期望能親眼看一看這個初始不過是一個小卒,如今卻成為統帥一方的刺史的模樣,是敵是友,或者說暫時的聯盟中,王烈究竟會如何表現,總要相見了解了才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