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人,將工部尚書衛玄,刑部尚書宇文弼,禮部尚書崔仲方,兵部尚書段文振,尚書令楊素,右仆射蘇威,內史令元壽到御書房見我!”
.........
宮門外,六部尚書與尚書令楊素等人齊聚,
“楊大人,您可知道陛下此次叫我們去御書房所謂何事啊!”衛玄看著雙手背在身后的楊素,
楊素皺了皺眉,“今天早上,陛下一反常態,推翻了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此次叫我們來恐有大事!”
“...........”衛玄無語的看著楊素,廢話,若不是大事,用的著吧我們都叫來嗎!
“幾位大人,還是先進去吧,可不要讓皇上等著急了!”高公公提醒了一句后,就轉身回去了。
“我們現在再次憑空想象也不是辦法,見到皇上一切自有分曉!”
........
“陛下,不知喚臣等有何吩咐?”
李承乾繼續批閱著奏折,并沒有理會他們,楊素他們也不好起身,只能在那弓著腰。
好半晌,李承乾才抬起頭,“諸愛卿都坐,”
“今天我們君臣就好好聊聊天!都不用拘束,暢所欲言!”
李承乾的話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一個個正襟危坐,沒有一個人發聲。
李承乾尷尬的摸摸鼻子,怪不得皇帝都喜歡佞臣,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帝,在上朝訓話時,沒有人理你,多尷尬啊!
“工部尚書衛玄,你可知道現在我大隋又多少戶人家?”
“會皇上,有八百多萬戶,”衛玄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回答,
李承乾趕忙對他揮了揮手,讓他坐下。“愛卿,不用如此拘謹,我們就是聊聊天,”
“那不知,在這八百萬戶人家中有多少是寒門子弟呢!”
衛玄頓了頓,“應該占九成吧!”
楊素等人面無表情,心里又十分疑惑,陛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哦,這么多人啊!”
“這都仰仗于陛下您的文治武功,若不是您率軍消滅陳朝,完成了南北的統一,哪有如今百姓的安居樂業!”
拋開隋煬帝暴虐,弒父的傳言,歷史上的楊廣也算得上千古一帝了,
首先,他是在秦始皇之后第二個完成統一的帝皇
其次,大運可的開鑿對南北經濟文化的溝通起到了無與倫比的作用,
在他的統治下,開啟了科舉。為寒門子弟進入朝堂提供了一條路。
........
李承乾聽著衛玄的贊賞,心里一陣舒坦,有理,哈哈哈哈
“楊愛卿,你認為這個世間誰是最富有的人呢!”
“當然是陛下您了,您富有四海,難道還有人比您還富有嗎!”
李承乾哈哈大笑,又緩緩的收斂了笑容,
“可是朕覺得世家門閥他們的勢力與錢財好像比朕要大呢!”
楊素,衛玄等人心頭一凜,來了。
“你們說說,寒門子弟那么多,我們是不是該給他們一個機會呢!”
沒有人反駁,李承乾都已經說世家門閥的力量比皇權大了,擺明了是要削弱世家的勢力了,誰還敢這個時候反對李承乾,絕對會被隨便按個罪名,拉出去砍了。
“今年開始,正式任用科舉制度,依德依才選官,”
“!!!”
楊素等人萬萬沒想到李承乾這次的行動如此激烈,
“陛下,此舉不可啊,如此做的話會引起天下讀書人的激憤的!”崔仲方趕忙跪下,
不跪不行啊,他本是就是世家門閥中的崔家子弟,這個時候要是還不趕緊站出來勸阻皇帝,等消息傳出去,他們崔家會變成眾矢之的的。
“哼,天下讀書人,什么時候世家門閥也能代替天下讀書人了!”
其實嚴格的來說崔仲方并沒有說錯,隋文帝時期剛剛實行科舉制度,朝廷中的官員們幾乎全是世家子弟,平民中能讀書的也只有少數家庭有些富裕的,更別說能進入朝廷了,
崔仲方硬著頭皮勸諫,“臣認為還是緩緩行之方為萬全之策。”
“哦,那你認為什么是緩緩行之啊!”李承乾冷笑,盯著崔仲方,
“...臣以為,先選一州之地推行科舉制度,過段時間在觀察此舉如何,若這是利國利民,在慢慢向全天下推行。”
李承乾戲謔的看著崔仲方,“好,那就按照愛卿的意思來做,此時就交由你來執行吧,來年若做不出成績,你就回去種田吧!”
“是,微臣必不負吾皇所托!”
..........
出了宮門后,這幾位大臣皆是憂心忡忡的趕往自己的府上,想來也是想趕緊將這個消息傳回去,趕緊讓家族里的人做好應對吧!
而工部尚書衛玄卻一把拉住匆匆欲走的崔仲方,把他拉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
“你難道不知道你上當了嗎?陛下這是將你當成靶子,是用你來吸引世家門閥的進攻的!”
崔仲方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衛玄,
“衛大人,你是如何評價當今圣上的?”
衛玄想了想,“野心勃勃,雄才大略,胸有溝壑!”
崔仲方不可置否,又說道“今日,陛下將我們幾人叫來,除了是告知我們這件事之外,也是借我們的手吧這個消息傳給我們身后的世家門閥們!
可見陛下削弱世家之決心,你與我都是世家子弟,卻又同時為皇帝效力,衛大人,這個時候我們才是最危險的那群人,如果這個時候還在糾結于站在那一邊,死的最快的就是...“
衛玄愣了愣,“所以你是準備站在皇帝這一邊了!”
崔仲方笑了笑,轉身走了....
崔仲方可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因為李承乾的三言兩語就決定站在他這邊,接下這個任務只不過是緩兵之計,
如果接下來李承乾能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世家門閥一舉打落塵埃,崔仲方不介意真的站在李承乾這邊,但如果李承乾在這次爭斗中失利,那么不好意思,........
這一點,不論是崔仲方還是李承乾都清楚的知道。
既然已經通知了最‘主要’的幾個大臣,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即便是也收到了極大的阻力,不過李承乾還是力排眾議,依照計劃進行。
夜里,李承乾思考著前世,李二是如何壓的那些世家門閥抬不起頭來,李承乾一下子就想到了制紙與印刷廠。但旋即就被李承乾自己否決了,
現在把這兩樣東西弄出來,那就是嫌自己命長,一句話,守不住。
現如今世家的私人軍事力量太強大了。
軍事!軍事!
看來是需要兩場戰事來敲打敲打一些人了。